財團法人臺西文教基金會;臺西文教基金會; 台西文教基金會; 台西

丁重誠董事長:挑戰不可能

丁重誠董事經理 鴻運有限公司-挑戰不可能 樂觀豁達
文/李銘鈞2017-04-20
 
丁重誠(圖左3)以僑務委員身分帶領公司同仁赴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捐款賑災 
(圖片來源:https://goo.gl/LhGQvC

形容自己每天都在創業的丁重誠,對人生充滿熱情、個性堅毅開朗,憑著自身的實力、毅力與努力,將傳統紙箱產業打造成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支柱,完美演繹成功無國界,也沒有絲毫僥倖的真實內涵。
 
時勢造英雄 勇闖異地創業

丁重誠生長於雲林縣台西鄉的書香世家,父母親向來以自由開明的態度教子齊家,兄弟姊妹在畢業後也多投入教育界服務,唯獨個性外向好動的他一心從商,預官役退伍後,先後進入紙箱廠及國際家電製造商臺灣松下電器歷練,卻因長時間與當時的女朋友、也是現在的老婆-許柏楿分隔臺北、雲林兩地,讓他萌生回到故鄉工作的想法,恰巧當時國內紙業大廠正隆公司嘉義大林廠正在招考員工,丁重誠因具備短期紙業工作經歷,順利跨過錄取率僅有0.5%的競爭窄門,不僅讓他一償宿願,得以就近陪伴家人及女友,更自此與「紙箱」這個行業,結下一生不解情緣。

在正隆公司任職1年多期間,丁重誠因觀察到紙箱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所帶動的旺盛需求,在心中燃起更遠大的創業夢想,因此毅然與3位同事共同集資新臺幣200萬元,創立一家以紙箱加工為經營主力的「眾誠紙器」,在當時雲林地區成衣、製鞋、家具、窗簾...等產業蓬勃發展以及創業夥伴們辛勤不懈的努力下,成立初期即創造出相當亮眼的營收佳績。

「由於我們都沒有受過正統的經營管理培訓,較缺乏長遠的財務規劃觀念,雖然每個月都可以創造不錯的利潤及分紅,卻從沒想過如何透過保留盈餘增資,擴大營運,導致公司規模始終停滯不前。」九零年代,臺灣設廠成本逐年攀升,傳統產業開始大量外移至土地及人力成本較低廉的大陸、東南亞國家,丁重誠也認為公司應該順應趨勢,跨出臺灣,尋找更好的海外投資環境,藉此建立公司的規模優勢。儘管有部分股東不想冒險遷廠,他仍在從小一起長大、當時正在馬來西亞經營家具事業的好友邀約下,選擇在人生地不熟的馬六甲另闢事業戰場,正式步上海外創業的艱辛行旅。
 
看好市場潛力 加速布局

丁重誠在1990年創立馬來西亞「彥武紙業」後,適逢當地工業開始起飛,各式包材需求強勁,公司營收及規模也跟著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的腳步,快速增長,並在檳城、柔佛州新山...等地,陸續建立了12個生產基地,更將營運觸角延伸至中國大陸及越南,積極以在地化的即時服務,迅速回應客戶需求,不僅建立起客戶的信賴,營收每年更以倍數成長,直到2003年在馬來西亞掛牌上市時,公司市值已大幅成長至創立初期的100倍,躍升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紙箱廠。丁重誠發揮臺灣人殷實打拚、勤懇踏實的精神,為馬來西亞經濟繁榮做出明顯卓著貢獻並熱心回饋社會的創業家風範,1998年獲馬六甲州元首封賜拿督勛銜,1999年更獲得海外華人第8屆創業楷模殊榮,成就輝煌的人生高峰。

「我通常會為公司訂下一個看似不太可能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團隊能夠群策群力,化不可能為可能。」丁重誠始終堅守「只要有心,一定能成功」的強大信念,致力將臺灣人硬頸、不服輸的衝勁,內化為公司企業文化的基因,在潛移默化中感染給公司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藉此凝聚理念與士氣,共同為公司的願景目標打拚;「尤其當時公司擴廠的每個步驟,對馬來西亞紙業來說,就如同一次工業革命。」丁重誠總是以宏觀視野及前瞻眼光,導入各式先進高端的自動化設備,帶領公司不斷擴展營運據點、轉型升級,讓彥武紙業從生產製造瓦楞紙箱的三級廠,晉升為生產製造瓦楞紙板及紙箱的二級廠,風光躋身馬來西亞紙器製造產業龍頭。

惟世事無常、人心難測,13年來與股東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辛勤努力,卻在公司成長茁壯後,彼此之間的關係開始產生微妙變化,讓丁重誠的創業路,意外轉了個大彎。

由於當時馬來西亞規定外資設立紙器廠,只能持有30%股權,公司上市後,占多數股份的當地股東竟開始覬覦經營權,加上當時越南廠無預警被銀行中止貸款,造成公司財務吃緊疑慮,引發部分股東不滿,經營團隊在飽受壓力之餘,彼此間的理念也愈發分歧,「當時我正好擔任馬來西亞台商會總會長,實在無法接受其他股東希望我交出公司經營權,全權負責越南業務的要求,在理念衝突愈來愈激烈、形勢不如人之際,我最後選擇全數賣掉股份,在2007年重新創立『鴻運有限公司』。」
 
遇難不退 續創佳績

離開當年赤手空拳、一手拉拔長大的彥武紙業,丁重誠心中雖然有著萬般不捨與無奈,但由於他過去多年來已在馬來西亞累積相當豐沛的人脈網絡與實戰經驗,儘管身處傳統產業逐漸進入高競爭、低毛利時代,鴻運公司在他的領導下,依然迅速在馬六甲與吉隆坡等地的紙箱市場,重新建立起紮實的市場定位及營運規模,並順利將業務拓展至日本市場,為公司奠定穩固的發展基石。

近年來隨著建廠土地取得愈來愈困難、人力成本也日益高漲,加上馬國政府近年來積極釋放利多,吸引國際投資及移民,讓馬來西亞的投資優勢持續看俏,臺商也紛紛前往進駐布局,帶動當地房地產市場逐年增溫,因此丁重誠目前也決定暫緩擴廠腳步,開始跨足馬來西亞房地產仲介整合,協助有意前往馬來西亞投資或移民的臺商,找到最適合的房產物件。此外,由於節能減碳環保意識高漲,牽引全球能源政策發展趨勢,風力、太陽能...等發電技術,已在全球廣泛運用,臺灣政府也積極倡籲非核家園、綠能發電,因此丁重誠也開始著手整合馬來西亞的太陽能產業資源與專業技術,規劃回臺設立發電廠,期許能為臺灣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略盡一己棉薄之力。
 
飲水思源 感恩回饋

在事業有成之後,基於愛鄉愛土的情懷,丁重誠除了長年擔任僑務委員及僑務諮詢委員,協助臺灣政府服務當地僑胞之外,也積極投入馬來西亞台商會會務運作,並歷任馬六甲台灣商會會長、馬來西亞台商總會秘書長、副總會長以及第8~9屆總會長,10餘年間致力將台商會塑造成臺馬兩地資訊分享、情感交流以及臺灣鄉親與馬國政府的連結平臺,為廣大臺商排憂解難,提供即時、便捷、迅速的協助與服務,避免前往投資的臺商重蹈前人覆轍,白走冤枉路,進而促進當地僑臺商組織會務發展及商機交流,提升事業成功機率。

此外,丁重誠也以積極以感恩心回饋家鄉,期能結合多方力量,照顧更多弱勢族群並為台西鄉孕育活絡與多元並呈的在地特色,「我是台西國中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就離開故鄉求學、就業、創業,10年前在工商建研會與同是台西人的許旭輝(國內第25屆楷模、青創總會第21屆總會長)結緣後,在他的盛情邀約下,加上自己對故鄉的感情與使命,所以在今年義無反顧地接任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由於台西地處偏僻、落後貧窮,前台西國中文教基金會丁國華董事長的父親,特別在20年前設置獎助學金,資助台西國中清寒學生;為了提供台西鄉親更完善、更貼心的服務,丁重誠上任後即著手將基金會更名為「台西文教基金會」,並在發放獎學金之外,增加急難救助、推廣鄉土文學...等豐富多元的服務機制,全力透過專題演講、拍攝微電影以及辦理「少小離家兩代回」...等柔性活動,重新喚起台西人的歷史記憶,發掘更多在地特色文化內涵,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台西的純樸之美,扭轉「台西出流氓」的負面刻板印象,「最希望的就是能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旅外鄉親透過基金會平臺共襄盛舉,關心自己成長的土地並攜手實現台西的發展願景。」
 
找到利基點 新南向才能創造雙贏

臺灣新政府上臺後提出「新南向政策」的構想,希望加強與東南亞國家間建立更實質緊密的雙邊貿易、投資及教育、觀光...等交流與合作關係,打造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重新定位我國在亞洲發展的關鍵地位與價值,「政府推動新南向絕不能只流於口號,也不能把鼓勵臺商到東南亞國家設廠,當作推動新南向的基礎思維,政府必須擬定具體作法並清晰彙整臺商至各國發展的商機資訊,並以交更多朋友的心態為出發點,才有獲致成功的可能。」丁重誠以自己旅居馬來西亞27年的觀察,為臺商提出最務實的建議,「新南向絕對不可能取代西進,而且企業要去哪個國家投資,都是基於自己對當地的優劣條件及風險進行審慎評估後才會前往布局,不會因一個政策驅使,就貿然前往投資。」他以馬來西亞為例,「人力密集的製造產業在當地發展空間已經受到相當程度侷限,最近臺商到馬來西亞投資則以服務業為主力,加上當地飲食文化多元,人民年均所得高、消費能力強,因此包括珍珠奶茶、咖啡...等臺灣餐飲品牌,都已創造出相當不錯的營收成績。」此外,馬來西亞海岸線長、漁業資源豐富,但保鮮技術較臺灣薄弱,且臺灣精緻農業發展已相當成熟,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導入臺灣的管理思維、經驗及專業技術,將全馬的土壤、氣候、水質進行全面性分析,找到適合臺灣企業前往馬來西亞的利基,才能讓臺灣的農業與漁業走出臺灣,跨進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此外,丁重誠認為擁有16億人口的回教市場,是臺灣企業較陌生的新興領域,尤其在陸客來臺人數急遽銳減的當下,我國政府與企業更應積極建構一個友善Halal的環境,吸引回教國家人民來臺灣觀光、投資,並協助更多業者取得Halal認證,搶進廣大的清真市場,才能對我國經濟將帶來實質與正向的效益。
 
【資料來源】青創會訊106年第二季刊載,https://goo.gl/uaSLML


丁重誠(圖右7)在2017年第9屆世界華人經濟峰會獲頒終身成就獎 (圖片來源:https://goo.gl/rTMK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