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西風華
- 風頭水尾台西情
風頭水尾台西情
台西位在東北季風與颱風的強風頭,濁水溪尾端的貧瘠區,惡劣坎坷環境下見證了台西人的強韌生命力,一步步地建設與開發成如今面貌。台西的風情正訴說著過往的歷史、人情溫暖。
【海園海螺圓環】
在台西鄉中央路的最西端,從五條港安西府廟宇前馬路往西的海園大道直走,到了盡頭您就會看到此圓形的建築物,此建築很能代表台西的地標,其建築構造特殊、外表有無數螃蟹、魚兒交趾陶燒黏著於上,每到黃昏之際,亦是遊客喜好駐足納涼之處。海螺旁便是之前的海園觀光區,裡面自然形成溼地,住著一群全世界最貴地方的嬌客─招潮蟹。海園裡面有豐富之生態資源,可供遊客釣魚等項活動。
台西海螺興建於1992年,高10公尺寬25公尺,設計者為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何恆雄。此創作歷時一年多完工,是特殊的薄殼結構,內無支撐樑柱。是台灣最大的圓形球體裝置藝術,也是台西的地標,它的外型特殊綺麗,內部看不到任何一根梁柱,卻能屹立在海園長達20餘年,也是外地人觀賞拍照的焦點。
為了彰顯在地的特色以及增加海螺的亮麗,有別於先前的窯燒模型,聘請在地蚵貝藝術家吳榮峰進行修復,這次的修復是以真實的貝殼為主,經統計,共使用了50餘種的貝殼,數量更高達5000多顆,相當壯觀美麗,宛如一間海洋貝殼教室,除了增加海螺的風采之外,更創造了教育的價值。
【台西國際彩繪村】
台西藝術協會從2007年開始引進國際志工進駐台西鄉,每年的寒暑假都有來自全世界各國青年志工來到台西進行彩繪活動,經過多年的彩繪,在海口村留下無數的彩繪牆面,每面牆有著各國不同的文化故事,讓鄉下人不用出國便可知天下事。
【海口生活館】
以「高腳屋」型式新建的「海口生活館」,外牆四周是用焦黑的木板黏貼、屋頂則是用蚵殼覆蓋,使用漂流木當欄杆,屹立於台西海園內,望重新連結園內划船區、摸文蛤、洗牡蠣、野鳥觀賞區等據點,推動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及漁人體驗,發展為生態教學觀光並用的親子活動場域。館前有三艘大型漁船裝飾,相當吸睛,遊客站在漁船上,俯瞰數百公頃的濕地,彷彿置身大洋之中,令人驚喜。
【海口藝術生活館】
位於海口村鹽埔一處傳統農村建築結構,原為閒置空間老舊不堪,後經台西藝術協會會員齊力建設,93年進行「海口藝術新浪潮」計畫改造後,目前儼然成為當地發展文化藝術的基地。目前此地展示以前古早農漁具、老照片、老傢俱、以及台西藝術協會作品展、牆面利用蚵殼貼成一幅農夫耕作圖,還有一些簡單圖案,以及退休的老牛車安置庭院中。於假日教導民眾研發蚵貝藝術創作,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蚵貝壁畫】
位於台西國中校園內的「永恆之海」蚵貝壁畫,總長有1471公分,高280公分,目前是全國最大蚵貝藝術牆。其創作融合漁村生活學藝,顯現在地生命自然的律動,同時也像海墘的波動,呈現在地人的人文環境,有向上提昇之意,表現遨遊自然的優美。
創作此壁畫使用了各式貝殼、馬賽克、木頭、琉璃、玻璃瓶、磚瓦、頁岩、彩色石等做為創作素材,經過特別處理與染色。為了要延長蚵貝畫壽命,採用進口特殊粘劑,就是要長期表現台西風景特色。如台西海螺地標、漁村婦人、文蛤、招潮蟹,風車、漁塭、漁網、夕陽、沿海生態,各式各樣色彩鮮豔活化了景象。
【台西國小海洋藝術】
101年8月1日才上任的台西國小校長戴進隆,積極尋找資源整頓校園,在前幾任校長打下的基礎,加上校友的經費贊助,便著手計劃如何讓校園更為整潔美麗。他將老舊髒亂廢棄的吳水圖書館,變身為漂亮並且具有在地特色的海洋藝術館,並擴展為數位機會中心、社區大學學習中心、成人識字班上課教室、藝文教育中心、海洋教育中心以及社區公益社團集會場所。原本灰舊的牆壁和樓梯間,脫落的油漆,經過彩繪師的上彩,到處呈現海洋般亮麗的畫面,讓整個校園充滿色彩,增添了校區的活力。
【中山路老街】
台西鄉有一條仍保有傳統街廓景觀的街道,就是銜接安海宮與台十七線的台西街仔─中山路,由於其街屋以戰後重建居多,故其建築形式以當時主流的簡潔現代樣式為主,中山路整體街道,雖只有九百公尺,卻是台西鄉內保存最完整的老街。中山路是台西鄉最早開發的街道,日據時代至本省光復初期,一直是台西鄉政商雲集的地區,昔日醫院、診所、旅社,都開設在沿線,車水馬龍,經濟繁榮,曾有「台西第一街」的稱呼。但因人口外流,街道又狹窄,昔日繁榮不再,但兩旁建屋,仍保有早期平實純樸的建築特色。
【海口庄派出所(台西守望相助隊隊部)】
位於中山路台西分局前,日據時期隸屬虎尾郡役所轄下之警察機關,目前屬台西分局,是158線道進入台西鄉時首見的歷史建築物。這棟巴洛克式的老房子,是許多台西六、七十歲老一輩人的共同記憶,但是這棟房子卻因為台西警分局的改建,險些被拆除的命運,在前副議長林源泉等民代及關心地方文化的人士所暫時保留下來。目前此處經過完善規劃已成為台西入口重要的居民休閒小公園,已成為台西守望相助隊的隊部。
【農漁村文物教育展示館】
光華村為台西鄉十五村之一,舊稱「十張犁庄」,該村在村長丁金城任內,積極尋找建設鄉村補助經費,並且結合村民動員整理家園,如今當您走入該村,整齊劃一完善的規劃鄉村風貌,讓我們見識到了他們的用心,以及對於自己居住的環境賦予生命,顯現出農村特有的景象。農漁村文物教育展示館已於95年1月31日正式啟用對外開放參觀,裡面展示早期農漁村日常使用工具,可看見先人的智慧,富有啟發教育意義。
【蛤仔輝特產中心】
雲林區漁會漁事班班長林江輝及妻子林祝妃,為了開創文蛤商機,針對現代人口味,利用文蛤肉熬汁製作成「蛤仔湯包」,因為其口味獨特、鮮美多汁,推出後廣受饕客喜愛,漸漸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口碑。 另外還利用台西特產製作成各種具有海口味的產品,經由他們的研發生產,希望能打開台西產銷知名度,為漁民的生計發展有利可圖的方向。
【台西水產試驗所】
佔地約一公頃的台西分所,內設有試驗池、飼料製造設備與相關研究室及許多研究用儀器設備。肩負台灣西海岸海埔新生地海水魚、蝦、貝類等之營養需求、飼料開發與繁養殖試驗研究。民國91年9月16日起已更名為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台西試驗場。
【五條港安檢所】
位於台西地標海螺圓環前方100公尺處,有一座藍白建築房屋很醒目,那是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中部地區巡防局第四二岸巡大隊所屬的五條港安檢所,專門為出入漁港漁民做報關,還有海岸周遭安全維護的工作站。由於醒目的建築,每每受到遊客的注意,但很多人卻是不知道內部有玄機,安檢所人員希望大家進來休息泡茶,增加為民服務的機會。
【台西海園】
佔地121公頃的台西海園為雲林縣政府斥資兩億所規劃建立的公園,但因設計及施工的失誤會隨漲潮而淹水,以致於所有設施不符使用。然而,卻也因此得到一片珍貴生態區,可以看到招潮蟹、彈塗魚、海蟑螂等動物外,另外還有大中小白鷺、高蹺鴴、蒼鷺、暗光鳥、行鳥等多種候鳥;植物則有仙人掌、水筆仔、草藥、野菜等。看似荒涼而寧靜的園裡,隱藏著令人感動不已的生命正孕育著。
【觀海亭】
從海園海螺圓環再往海岸走便到了五條港舊碼頭,碼頭入口處有一座觀海亭,遊客可進入避暑讓海風徐徐吹送,順便瀏覽台西海岸景觀。這裡每到週末假日是遊客最多之處,往前有個舊碼頭,常有漁民出海捕魚歸來偶爾能買到新鮮海魚,而且當退潮之際,周邊成了一大片濕地,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許多遊客都會找著招潮蟹及彈塗魚。
【觀夕平台】
觀夕平台位於台西漁港(台西船塢)西側,在台西活力海岸漁港小店的旁邊,全部用木頭建造,是適合在此觀海的最佳視野。而且在接近黃昏之際,情人約會,最是浪漫富有情調的地方。若是親朋好友三五成群在此遊玩嬉戲,實為賞心悅目的最佳場所。另外在此可觀看處處佈滿的蚵田景觀,以及漁民出海作業的情形,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映照在海面蚵田上,此情此景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同時在此更能感受討海人辛苦的一面。
【五條港碼頭】
舊碼頭距五條港安西府廟約一里,目前身旁便是離島工業區的開發地方。 在滿清時代為本中部唯一天然良港,商船往來頻繁,或來自上海、寧波、天津,或來自福州、廈門、汕頭絡繹不絕,盛極一時,為本省中南部貨物的總吞吐口。
每當夕陽西下夜幕初垂之時,落日餘暉與波光交映,海天一色,這種富有自然的情景,實可與阿里山的拂曉日出和黃昏雲海相比美,故此地有「海豐漁火」笸「虎頭春濤」之雅號。但可惜的是,該港於民國前14年(清光緒14年間),草嶺潭第一次崩潰時將港面填埋,昔日良港,一夕遂變成了歷史的陳跡。
【蚵田夕陽景色】
當您看到海上佈滿的蚵田,那正是台西討海人賴以維生的財源。每當看到漁民出海或者收成歸來,那種漁村真實的生活層面浮現眼前。在黃昏落日時刻,看著遊客三三兩兩駐足於水門出海口釣魚情形,又與夕陽蚵田連成一幅優美的景象,真讓人嚮往如此悠哉的生活。
【台西漁港】
漁港隨放養的時節而景色有所改變,而一天當中也因潮汐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氛圍;當滿潮與乾潮時蚵農無法出海作業,無人的港顯得特別的靜謐;而潮水退到底時,有著泥沙汙積之現像的港內成了一片大濕地,是彈塗魚、各種螃蟹活耀的天堂。蚵農僅能利用潮水漲退之間的時段將膠筏開至蚵田作業,經驗老練的漁民絕不會產生膠筏擱淺的烏龍。
【魚塭景色(海埔新生地)】
最靠近沿海的內陸,便是台西地區廣大的魚塭區,一畦畦的窟仔連綿直到盡頭。一幢幢的工寮靜靜坐落水畔,池裡水車未間斷的旋轉拍打,一動一靜,勾勒出美麗的畫面。漁塭池裡面放養著產量居全台之冠的文蛤,還有虱目魚也頗豐富。
悠游魚塭風光最適合的交通工具為機車或自行車,可以細細品味地方特有的產業景觀,偶爾遇上養殖人家豐收時期,或許還可以直接商談到窟仔裡過過「摸文蛤兼洗褲」的樂趣喔!
【資料來源】台西鄉景點導覽 https://goo.gl/uoLG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