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最新消息
- 最新活動消息
NEWS最新消息
2021/09/03
擺脫黑道故鄉悲情形象,雲林台西拚創生,跨世代打造海口新故鄉
擺脫黑道故鄉悲情形象,雲林台西拚創生,跨世代打造海口新故鄉
原報導: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7781/?fbclid=IwAR0KeC2ifYGjXi94Cr7MuFaTee9IthgtNy2NlVT5k28OqjZLugUoPMX6mnE
上下游記者 林吉洋·,攝影與圖片
林吉洋
愛地方
·
台西舊地名叫「海口庄」,「海口人」成為台西人代名詞,在老歌跟影視文化中,台西被貼上了悲情、黑道故鄉的標籤。在地人形容,海上討生活加上東北季風強勁,台西人有話直說、不浪費時間性格,一口「海口腔」還用喊的才聽得見,給人留下剽悍印象。
中山老街,橫梗在台西市街中心,一條路直直通往海港,另一頭連接內陸市區,在早期海港繁榮時期整條街生意興隆,從日出到黃昏熙熙攘攘,然而隨著人海港沒落,整條街也隨著凋零。
台西就像大多數海線鄉鎮縮影,隨人口外流、農漁業沒落逐步凋零,縣府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地方居民提供廢棄舊屋,委託去年以宜梧「鐵花窗」設計一炮而紅的「水牛設計」團隊,為「中山老街」改造重新,水牛團隊主動加入青年培力與文化陪伴方案,嘗試找回台西生猛活力。
海口青年的回鄉路
丁盈茜大學畢業後,就跟其他中南部的同學一樣先留在台北,公關公司工作不到兩年,在光鮮亮麗生活背後是不斷地壓抑自己理想的自我卻越來越模糊。當時老家家人身體不適住進醫院,決定先回台西待一段時間,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回到台西丁盈茜心裡也忐忑,就跟多數回鄉的年輕人一樣擔憂跟台北的資訊脫節,不時盤算要回到台北找工作。剛好國中招聘代理教師,應徵後她意外成為英文老師,從此斜槓成為返鄉青年。
教英文兼任班導,她才感受強烈感受到城鄉差距,學生當中有許多屬單親或隔代教養,由於家庭功能失衡,孩子放學後就在街頭亂晃,沒有什麼活動空間,只好在宮廟陣頭尋找歸屬感,學校的狀況像極了台西現實縮影。
偶然間在網路社團上,她看到「海口放送」粉絲頁舉辦活動也招募青年參與老街改造計畫。她深深受到吸引,期待這裡開始改變家鄉的命運,讓更多年輕人找到回鄉的動力,「那怕只是回來參與活動,看看老街的改變。」
她回想起多數同齡朋友畢業後多外出就業,介紹故鄉,雙方總有種難為情的尷尬,說不出口的是台西鄉充斥著黑道、沒落的悲情形象。更希望藉改造老街,「翻轉台西,讓朋友知道生活在台西其實也很酷,讓離鄉朋友多一個回家的理由,也讓台西孩子放學後,多一個活動空間。」
台西村長奔走,聯繫後代提供廢棄老屋進行改造
現年六十多歲的台西村長賴俊傑看過台西起落,他解釋,五、六十歲一輩台西人,留在故鄉不是討海就是種田,想找工作就必須離鄉背井,當時候彰化有許多新興紡織與製鞋業,吸引台西人前往待工廠。缺乏一技之長,去到大都會難免拉幫結派,容易混跡江湖走入不歸路。
1980 年代台西開發海埔地,養蚵面積擴大,帶來大筆現金與人工需求,「兩旁商店從餐廳開到理髮廳、金飾店與唱片行都在這一條街上。」賴村長回憶,當時台西人口多達五萬,四湖、東勢、麥寮的日常採買都來台西,台西當時是海線最熱鬧的鄉鎮。
2000年後養殖沒落,老街商家一家一家關閉,如今老街只剩幾家蒼白的老店面苦撐,剩下就是頹傾的老屋充當背景。「中山老街是這樣,一戶老人家走了,鐵門也就拉下來,幾十年倒地倒塌的塌,第二代、第三代不回來,下次拉開鐵門也不知道什時候?」
許多頹傾老屋後代早已搬離台西,為了協力推動老街改變,賴俊傑成為設計團隊撬動地方的一把鑰匙,一家一戶聯絡遠在他鄉的屋主,協調溝通取得授權書,「這事情必須要有地方人出面,才能取得屋主後代的信任,有人整理好房子,還有人幫忙管理,老街有新氣象,其實對屋主跟對的方都好。」賴村長不疾不徐的展現的遊說方法。
養殖環境惡化,面對老街改造,期待又怕受傷害
設計團隊透過在地青年與外來青年合組的工作隊,開始挨家挨戶的店家拜訪,撰寫微型的地方誌,慢慢將店家歷史寫下紀錄,為地方拼湊出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願景樣貌。
「現在台西的養殖業,連鼎盛時期的一半都不到,看看三分之一有沒有。」現年六十一歲,老街批發青蚵文蛤第三代林文進見證養殖業沒落,「六輕來了以後,養蚵環境越來越難,水質改變以及阻斷沙源,沙灘流失,就連外傘頂洲都從雲林口湖鄉飄到嘉義東石鄉,快要消失。」
林文進在女兒鼓吹之下,開始嘗試網路行銷,每天配送新鮮肥蚵到台北,但是終究難以抵抗海口市街的沒落。看到年輕團隊每天穿梭老街,中山老街即將迎來改造,他坦言並不看好,這種「期待改變卻又害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是台西人的真實心聲。
不過老街唱片行老闆丁榮山則樂觀看待,瀟灑的他留著一頭染過的泛白捲髮,話說的直白,「現在中山街是老人死一個就關一間,空間不釋放出來,光剩下老人、破厝是要怎麼活絡地方?」認為老街上破敗的頹屋,應該要趁這次機會好好整理,賦予老街活力。
「難道還要下一代離鄉背井,天天視訊講電話?」
「別人的櫻桃都是甜的,就她們家的是苦的(櫻桃阿嬤姓許)。」被賴村長調侃苦櫻桃的櫻桃阿嬤,其實是老街上的開心果。櫻桃阿嬤知道有這個計畫之後,馬上跟住在外地的表哥聯繫,將老房子提供出來改造。「老街都是破房子,醜醜的好可憐,我喜歡美麗的事物,有機會把老街變漂亮,再怎麼樣比現在都強!」
支持年輕人團隊改造老街的人當中,還有麵包店老闆娘黃裕婷,「當年知道我要嫁台西,鳳山娘家還特別瞞著我偷偷跑來台西繞一圈,回去皺眉頭碎碎念,七、八點路上就暗摸摸、攏沒人。」她笑著說,當年台西黑道、悲情印象深刻人心,娘家爸爸擔心她受苦,擔憂好一陣子。
雖然是高雄嫁來的媳婦,卻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甚至也特別到西螺參訪老街營造成果。「台西有種對外來事物有種防禦心,寧可照舊過日子也不要輕易改變。」但是她認為,如果不做改變,台西留不住年輕人,「難道還要下一代離鄉背井,然後天天透過視訊講電話嗎?」
設計團隊:老街新生不該只有硬體改造,招募青年文化新創要翻轉台西
「光是只有硬體的改變,不足以真正創生地方,因為沒有足以承接的人,跟承接的能力。」呂耀中坦言,各部會有各自的KPI,目前的老街改造計畫,主要只有營建署提供的硬體改造費用,改造團隊設法從青年發展署尋找資源,提供青年駐點實習機會,另外更從文化部取得補助,為未來的老街營運模式,提供課程培力與後續的陪伴工作。
水牛團隊的改造計畫,在網路招募到類似丁盈茜的年輕人及學生,以「駐點實習」的名義參與團隊,至少蹲點一、兩個月時間爬梳在地文化。「不管這些培力的年輕人,以後有沒有留在台西,他回到自己故鄉,都會有一個對待地方的作法。」呂耀中說。
引進外地人與在地人激盪新的台西可能性
設計團隊以中山老街改造計畫為撬動的開始,也舉辦「老街商展」文化市集測試地方能量,希望老街的空間營造,能夠轉化為商業上的可能。
為提擾動文化,團隊邀請藝術家、創作歌手,針對海口生活及「海口腔」這一種充滿特色的地方語言進行音樂與文化創作。「透過外地人眼光及創作,讓台西人看到在地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團隊也透過在地社群的經營,例如透過蒐集地方優秀地手藝人,開辦傳藝教室。呂耀期待由藝術家與在地工藝師合作創作,讓在地工藝師在公共藝術中被看到。
這些創新作法對一個承包委託案的「外包廠商」而言,其實是額外的挑戰跟負擔,然而呂耀中認為,這是工作團隊從去年宜梧鐵花窗案例的反省與自我實現。
設計團隊反思政策:空間營造後的培力與陪伴才是關鍵
呂耀中說,水牛團隊在去年宜梧「鐵花窗」設計獲得不少好評,然而團隊內部卻有一些反省,鐵花窗在網路爆紅之後,社區無法提供導覽服務能力,就連提供飲料、休息的在地商家也沒有,爆紅的人潮反而成為新的問題。
率性的他直言現實的處境,「這是很大的迷思,政策從不討論失敗,但是我們團隊把失敗經驗,作為下一次的基礎。」就空間改造而言,除了由外來團隊介入改造後,更應該重視在地社區的培力與輔導機制,「不只是台西,這也是所有空間/社區營造皆必須面對的課題。」